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5月, 2023的文章

國文考前衝刺不知道要複習啥?練練國學語言文化常識吧。

學術能力的科目屬性,主要可以分成兩類: 一類是 資料內容 取向 為主的學科,例如 國中社會,國中自然 ; 一類是以 能力取向 為主的學科,例如 數學科、語文科 。 當然,這只是大略的區分,兩種不同的科目取向,實際上並不如此涇渭分明。 但基於取向的不同,當然有不同的學習邏輯與能力養成進路; 延申到考試準備,也自然會有不同的準備方式與技巧。 觀察歷年大考的國文命題趨勢, 需要記憶背誦的學習資料,一年比一年少 。 早年佔據大量學習時數的國學語文常識,在試題中的佔比,愈來愈低,甚至有些走火入魔的題型, 例如修辭辭格判定的選擇題型,已然消失,不再成為國文會考的命題焦點。 這個趨勢甚為可喜,因為這些記憶背誦的「資料」,與語文能力的建立,實則毫無關聯, 固然對於「傳統」「文化」自有其價值,但以「綜合語文能力」而言, 認不認識修辭辭格、背不背得出唐宋古文八大家,其實一點也不相干。 國學文化常識,屬於 記憶性 的資料, 段考、模考、試卷 很喜歡出的資料型試題, 其實一年比一年少,也愈來愈不重要,但因為這些「資料」,很容易編寫成教材, 上課的時候也能教的煞有介事,更容易透過紙筆測驗測試學生的「用功」程度,有背有分, 所以長期仍存在國文科領域,被很多人視為「重要」的教學內容。 當然,就歷史語言的教學現場而言,這些都很「重要」,但它不是考生以為的「重要」, 所以,考前做最低限度的練習即可。 國中教育會考的「 國學語文常識 」, 相較於講義、題本、試卷、段考而言,都 出得非常簡單,只是一種基本能力的檢定。 例如111年會考的 第4題,考 金文、小篆、隸書、楷書的書法字體判讀 ; 第21題,考 六書中形聲字和會意字的基礎判定 。 不僅在題數上遠遜於以往,連考試的測驗標的也清楚簡單。 因此,未來的國中教育會考的國文, 關於國學語言文化常識的內容,應該都是這個趨勢: 基本、簡單、有實用性 ; 而沒有在共同版本內的資料性內容,就不會考出來了。 準此,考前衝刺,可以花一點點的時間練練國學文化常識的題目, 不用多,只是確定該背的東西真的背熟了,確定近年來考的題型都熟練即可。 如果都沒問題,就可以把時間移挪到其它範圍; 如發現有哪個會考出過的主題還有點問題,就花一點點的時間,背熟一點。 畢竟,國文學科要背的內容並不算多,知道還有什麼沒背熟,就趕緊補漏吧。

國文考前衝刺不知道要複習啥?練練形音義吧。

 不論是閱讀或寫作,最終判斷或決定「 能力 」的關鍵,都在於 詞語量的多寡 。 古人寫詩詞,常有「二句三年得」的搜章擿句,也有「再三推敲」的苦思愁吟; 即便是考試寫作,學生在寫作時最常出現的問題之一,也是 詞語量不足 所造成的敘述論說困難。 就算老師常常提醒同學:寫文章時要懂得「變換詞語」,要時時「抽換字面」,寫作一定要「避免重複」……,時時耳提面命,但多數的同學,仍然難以做到。 關鍵,仍是 詞語量不足 。 閱讀如此、寫作如此,準備考試,也同樣如此,詞語量的不足,是語言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。 倒數22天,不管國文能力是在什麼水準, 考前利用 字音字形字義 的題型練習,都是很好的衝刺方式之一,理由如下: 第一,透過歷屆字音字形字義的題型,確認這些基本概念是否已經爛熟, 同時,也可以在解題時,練習解釋字義詞義,增加印象,豐富閱讀寫作時的可用詞語量。 第二,在緊張的壓力下,語詞的練習是比較偏向被動反應式的練習 ,比較「無腦」, 就和背地圖、記年表一樣,單純解題的同時,可以釋放壓力,讓自己專注。 特別是對於容易緊張的同學,或是比較難以專心、容易躁動的同學, 不如在開始讀書之前,先寫一點字音字形字義的題型,協助自己快速進入讀書衝刺的狀態。 第三,增進文言文的閱讀能力。 除了詞語量的累積之外,文言文的閱讀基礎之一,奠基在詞語的靈活使用上,特別是字義解釋。 對學生來說,愈是在閱讀的時候,主動的,對語詞進行「釋義」, 對於文言文的理解,就會愈順暢。 準此,雖然會考的時候,以字形字音字義為標的的試題,數量並不多, 要進行考前猜題的命中率也不高,但不管是從語言學科的複習邏輯上, 或從語言能力建立的角度來看,乃至於對文言文和寫作的好處著眼, 會考國文的考前衝刺,多寫一點「 字音字形字義 」的題目,投資報酬率還算是不錯的。